本計數器由 2014.05.01 起統計

背景更換:

 

段家女將 之 帝國 讀者問答

在金花答碧海居先生

作者:石硯

非常感謝碧海居先生的誠懇,這也正是石硯多年來之所以能堅持創作的一大動力。

就先生的問題,我把自己創作這些人物時的一些想法寫出來,供各位拍磚。

張圭離去一節,是我有意安排的一個玄機,不然後面的發展就沒了伏筆。

張玄既有仙道之緣,其想法自然與一般人不同,仙家最瞭解天機之變,因此斷不會違天意而行,這便是其離去之意,其實,如果他會按常人的想法,洩露天機,甚至幫助徐有亮直接取得政權,他就無法超脫世外,也就根本沒有修成正果的資格了,既然不能按常人去規範他的行為,自然也就沒有背主之說了。

實際上,天意不欲徐家早掌天下,本有其因,即使張圭有意違背天意,又怎知不會有第二個神仙去順應天意,助馮慶成功?

所以,張圭及時離去,讓一切按天意安排,便是這個道理。

其實撇開天意不說,徐有亮不聽張圭之言,執意攻滅王稟正,是其直接敗因,張圭已經說得很明白,王徐之戰,雙方勞民傷財,馮慶則漁翁得利,而且徐有亮奪取業城後,戰線過長,也給馮慶提供了機會,儘管徐有亮及時發現錯誤,而局面已經大壞。

第二是有關徐有亮勸降其部下一事,其實他除此之外,便只有死的選擇。

常人也許會選擇死,但英雄不會,常人也許會選擇生,但同樣選擇生,常人與英雄仍然不同。

對於英雄來說,死了就意味著永遠失去了機會,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他才會死,而張圭給徐有亮帶來的就是希望,這便是徐有亮不死之因;

而同樣是生,常人投降是苟延殘喘,英雄則是隱忍待機,這便是徐有亮能夠成為英雄的原因之一。

二是勸降,徐有亮如果不去勸降,他就不能繼續生存,所以他必須去勸降,勸降了部將,將來還有翻盤的機會,不然自己死了,部下群龍無首,照樣會完蛋,所以投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不能用常人的想法去判斷英雄的想法,正是因為他與常人的想法不同,所以他才能最後成功。

段靈鳳也是英雄,因此她才能看到徐有亮身上的英雄本色,才會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他。

再有就是關於徐有亮的寬容,徐有亮是英雄,他不是一個快意恩仇的人,你幾時見過快意恩仇的人能當皇帝?

劉邦把自己的老爹和老婆都捨了,才能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徐有亮救陶秀英,是為了身邊多一得力之人為助,只有認清了這一點的人(也許可以叫作流氓)才能成功,歷史只承認勝利者,不管他是不是流氓。

徐有亮救馮慶,是因為「民心思定」,馮慶死了,徐有亮並不能藉機奪下馮家的江山,因為剛剛經歷了十年戰亂的百姓不會因為徐有亮看上去有理就幫著他打仗,他們自己當不上統治者,因此他們也不會關心統治者之間的細微差異,讓他們安居樂業,便是他們的選擇,他們也許會同情徐有亮,不過如果在徐有亮和安定的生活之間選擇,他們會選哪一個?

瞭解了這一點,就明白徐有亮為什麼會救馮慶,救馮慶,也是為了給自己留下一個更大的生存空間,因為他瞭解馮慶,馮慶活著,他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駕馭他,如果換了馮慶的兒子,天知道他們還會作什麼?

這就是徐有亮救馮慶的理由。

碧海居先生的選擇是聖人的選擇,不過,聖人從來沒有取得過政權,取得政權的是英雄,而徐有亮是英雄,不是聖人,站在英雄的立場上,就能夠理解他的選擇了。



附碧海居先生原文:

真是如椽之筆呀,不過對大家來說,最吸引的還在後面啊,這些都還是鋪墊。

但既然已看過全文,忍不住想提點建議:

1,張圭成仙一章,雖然有搜奇志怪的趣味,但一方面影響了真實性,另一方面也顯示其自私,某種程度可說背主,徐有亮又不是油鹽不進,不聽意見,張根本沒有盡軍師之責;

黃易大作《大唐》,很多人喜歡,但也有很多粉絲提意見:「寇仲何故獻江山?」

我倒覺得不必過於糾纏,因為歷史上是李世民當了皇帝,黃易已經很照顧寇了,而「帝國」則完全不必受歷史或者張圭所假稱「天意」的制約,徐聽從了這個意見,勸降了部下,結果黎民百姓尤其是他以前的部下、族人還不是一樣包受荼毒,南嶺人的血仇和恥辱注定徐與馮誓不能兩立,徐後來還去救馮、陶,這不是寬宏,而是背叛,因為「忘記過去等於背叛」啊!

而且他敗軍辱師,誰要是當他的部下可倒了大霉,只能說是瞎了眼,也難怪花榮,陶秀英死也不肯嫁他,人家的確有理由看不起他呀,那麼比花、陶更出色的段靈風又怎麼會心願成服地嫁他;

再說徐拜師學藝也就多餘了,讓張傳授他一些仙法不就成了,所以俺覺得去掉幾回,讓徐兵敗之際,直接被段靈風師徒救走,以後他也有臉面以逍遙俠的名目出來混啊!

回《段家女將 之 帝國》導讀目錄

回總目錄

回書櫃主頁